中国制造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报道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校友、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在全国两会积极建言献策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张孟凯  编辑:张孟凯  发布时间: 2024-03-07 浏览数:

日前,中国制造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86届制冷专业校友、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在全国两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规模化推广低碳/零碳建筑,让人民群众住上高品质的好房子的提案》《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发展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等建议。

报道原文如下:

两会专访丨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推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让人民群众住上高品质的好房子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话题带来了《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规模化推广低碳/零碳建筑,让人民群众住上高品质的好房子的提案》,并就相关内容接受了中国工信新闻网、中国制造记者采访。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为了推进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加快推进低碳/零碳建筑的建设。”唐俊杰表示,建筑领域是我国碳排放主要领域之一。2021年我国年碳排放总量约为105亿吨CO2,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约为23.5亿吨CO2,占我国总碳排放22%。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和零碳建筑,积极推动建筑领域深度节能降碳,是落实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建筑行业节能降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唐俊杰介绍,国家标准《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已经完成编制,标准中建筑在国家强制性节能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能降碳性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并可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实现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目标。同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零碳建筑控制指标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开展,形成了零碳建筑控制指标、全过程技术策略和评价方法、碳排放计算工具以及若干低碳/零碳示范项目等,为低碳和零碳建筑的规模化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俊杰认为,当前我国低碳/零碳建筑推广面临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行业对低碳/零碳建筑的定义和技术路径缺乏了解。虽然低碳/零碳建筑的发展目标已反复出现于住建体系各项政策之中,但行业对于低碳/零碳建筑的概念、适用范围、实施技术路径的理解仍存在不足和偏差。低碳/零碳建筑采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要求建筑在设计前期就应确立合理的目标,并落实相关技术要求。

二是市场主体对建设低碳/零碳建筑动力不足。零碳建筑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提出更高要求。从成本增量来看,低碳/零碳建筑的成本增量普遍高于普通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最高达到接近1500元/m2。据调查统计,当前各地方对低碳/零碳建筑的资金支持政策较少,依靠建设方自筹资金,存在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

“推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让人民群众住上高品质的好房子,迫切需要规模化推广低碳/零碳建筑的建设。”唐俊杰如是说道。为此她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是完善低碳/零碳建筑建设制度体系。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和社会对低碳/零碳建筑的科学认识,并根据项目情况合理制定目标。建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制定低碳/零碳建筑推广的制度体系,落实低碳/零碳建筑相关标准实施,倡导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结合建筑节能工作情况,明确低碳/零碳建筑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完善低碳/零碳建筑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以考核为抓手,提高各级政府对低碳/零碳建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推进策略方面,由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坚持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低碳/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二是加强推广技术路径专业指导,构建零碳建筑技术创新体系。在低碳/零碳建筑技术路径选择上,要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力度,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低碳/零碳建筑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低碳/零碳产业链技术质量和运行效率,降低技术成本。各级政府要率先垂范,在新建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强制达到低碳、零碳建筑技术要求,积极推动低碳/零碳建筑项目落地实施,全面提升建筑节能降碳的发展水平。

三是尽快出台支持低碳/零碳建筑有力有效的激励措施。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低碳/零碳建筑的发展将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沟通,争取落实财政资金、价格、税收等方面支持政策,对低碳建筑、零碳建筑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奖补。

(来源:中国制造微信公众号)

唐俊杰委员:树立绿色“大储备”思维

唐俊杰委员日前,七部委联合发文,开展“青春守护中国粮”行动,号召全国青少年节约粮食。来自农业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此次上会也带来了一份“节约”粮食的提案:发展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常规储存年限为2至3年,从全国看,因传统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损耗占总储备量的3%至5%。而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可延长储存年限到3至4年,且储存半年的稻谷发芽率仍可保持在91%以上。”唐俊杰说,“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对我国粮食减损、保证储备体系高质量稳健运行,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加强该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唐俊杰建议,要推动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研发与创新,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运维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建设。

“构建制冷技术、空调工程和食品工程等多学科共创平台,设立国家级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创新基金,积极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唐俊杰建议,要树立绿色“大储备”思维,可由中国制冷学会牵头,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粮食储存企业等单位联合攻关,应对稻谷不同品种、不同气候和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完成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工程示范。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