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天商】《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发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党委副书记王立云理论文章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张孟凯  编辑:张孟凯  发布时间: 2025-04-09 浏览数:

4月7日,《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发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党委副书记王立云理论文章《深入推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文章指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推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为在新征程上实现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作出贡献。

文章从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夯实“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基础;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增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影响力;深化日常管理服务内涵,激发“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建设活力;推进思政队伍建设专业化,强化“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核心力量等四方面进行阐释。文章表示,高校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结合新时代特点,着力构建教师学生互动、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联动、网上网下融合的“大思政课”全面育人新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将思政引领融入课堂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之中,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是“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工作效能提升的核心力量,更是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报道原文如下:

深入推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王立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把思政引领力放在了“六力”的首位。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推进“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为在新征程上实现全面推进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作出贡献。

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夯实“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基础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使命和任务,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结合新时代特点,着力构建教师学生互动、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联动、网上网下融合的“大思政课”全面育人新格局。一是增进学生认同感。要挖掘思政课内部诸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内容建设,在教学改革中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提升课程吸引力。加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跟现实和热点结合起来,跟学生和科技互动起来,引入人工智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三是丰富实践载体。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中的思政课”等,把鲜活的实践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实践课程化,思政课程实践化,使课程“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增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影响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将思政引领融入课堂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之中,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大纲、教学安排、学科专业建设计划,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深化课程思政的机制创新。针对不同课程的类型,明确教学设计、育人因素、挖掘转化等。如在文史类专业中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的思想政治内涵和元素,编制特色教学指南,讲好中国故事;在理工类专业中结合现代科技,运用智慧手段,挖掘专业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鼓励学生立志科技报国,投身科技强国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证。三是深入推进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的教育体系建设。加强跨专业和跨学科的融通,提升学生的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专业育人特色。

三、深化日常管理服务内涵,激发“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建设活力

“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统筹育人资源,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一是坚持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将思政教育阵地从“教室小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充分利用“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平台资源,“引进来”结合“走出去”,激发学生的就业动能。二是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日常成长规律,拓宽管理服务教育途径,深化实践教育,打造“先进人物”示范特色品牌。邀请杰出校友、行业先锋等各行各业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形成经常性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三是聚焦思想浸润开展各类实践。不断探索新路径,拓展新场域,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构建高等教育阶段“奖、贷、助、勤、补”全方位学生资助育人体系,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勤工助学等日常活动中。

四、推进思政队伍建设专业化,强化“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核心力量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是“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工作效能提升的核心力量,更是我国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明确责任使命,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二是专业课教师提高思政育人能力。经常性开展分层次、分学科的课程思政经验交流、教学观摩、专题培训等活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三是学生工作队伍重点发力。提升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媒体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拓宽工作渠道,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有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四是管理和服务人员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在日常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和综合素养,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不同场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天津商业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