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团队】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校级重点团队风采展示(三)
今年暑期,校团委组建53支实践团队,深入社区街道、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等地,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深入总结交流经验、选树典型宣传、激励广泛参与、发挥育人实效,现将校级重点团队优秀事迹进行集中展示。
“梦南星”乡村振兴促进团纪实
学工部“梦南星”乡村振兴促进团为推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江西省铁路镇开展为期5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破解冻米糖作为江西丰城传统非遗技艺正面临疫情下销路受阻、宣传力度不足等困境,实践团围绕非遗文化传承和产业振兴两条主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非遗技艺推广:实践团线上创新文创设计,出版DIY手册,线下设计演出冻米糖话剧,拓宽宣传渠道。助力产业振兴:团长胡子童作为第五代传承人,亲身学习冻米糖手工技法,带领团队打通从优质原料到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壁垒,建立线上助农商城。促进乡村发展:实践团带领当地的青年志愿者创办农家书屋,共同关爱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
实践团事迹被中青网、津云、北方网等多家媒体报道20余次;实践团发表论文1篇、撰写调研报告2篇、拍摄纪录短片8部。为新余村创立第一个官方公众号,组建100余人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防溺水教育直播,获赞17000+。为当地冻米糖产业开拓原材料产地300亩,创建冻米糖产业微信小程序商城2个,为当地增收近万元,近5000名村民、产业工作者获益。
“经行南北”发展成就观察团纪实
经济学院“经行南北”实践团从探索天津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出发,选取了天津市五个实践地,通过新闻媒体、积极走访考察、志愿服务等途径探索天津绿色经济腾飞路。踏遍津门,行走田间山水草木间。在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团队深入了解天津历史和未来的规划;在北马营村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明晰绿色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特色水果采摘园等具体举措,解密村民致富路;在大角甸村,河道的成功治理绘就了生态文明美丽的幸福画卷;在盘山风景区,团队成员从产业链视角出发,零距离接触乡村振兴“盘山模式”;在桥园公园,队员们回归自然,穿梭于湿地植物的“科普走廊”之中,感受着在生态园区与湿地湖泊中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魅力。
实践团被各级媒体报道共24次,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9次,省市级媒体报道6次;发布短视频6部;发表期刊论文1篇;总受益人数超3万人,阅读总量超过12万。
“探方山记忆”党史学习教育团纪实
管理学院“探方山记忆”党史学习教育团在河南禹州,深刻挖掘方山镇的红色资源及旅游资源,以借党史促旅游为目标,开展实地调研。致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团队通过发放红色文旅资源四百四十余份问卷,了解方山镇基层党史学习建设情况,并通过拜访抗美援朝老兵、新乡贤代表人物魏双见,了解到当年的红色故事以及方山镇红色资源的变迁,以发扬新乡贤文化,绘好共富同心圆。团队在退役军人王孝伟的带领下,对特色示范畜牧养殖基地、万亩油菜花田进行实地走访,学习方山镇全域帮扶工作相关经验。在实地参观豫西抗日纪念馆、党史广场等著名红色遗址后,绘制了方山镇党史学习教育地图与红色宣传手册,并被游客服务中心、镇政府等采纳使用。为宣讲红色文化,团队在方山镇方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红色文化故事宣讲活动。
实践团发表期刊论文3篇,撰写调研报告2篇,制作纪录短片3部,实践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央视频、环球网、河南日报、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河南青年网等各级媒体报道共计31次,阅读总量高达50余万。
“守望乡助”实践团纪实
信息工程学院“守望乡助”实践团深入天津市蓟州区了解当地发展特色,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发展助力。实践团成员历时7天,连线西部计划,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实践团走进“塞上水乡”郭家沟村,与村干部开展座谈,通过电商直播的方式展示郭家沟景区全貌、介绍郭家沟村发展史;走进“十里红色文化长廊”下营镇,深入革命老区,重温先辈革命故事;走进常州村,了解该村“立足实情、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产业振兴之路。实践团采取线上线下双推动的模式,与服务“西部计划”的同学线上联动,探讨乡村振兴新思路。帮助郭家沟景区与科大讯飞智慧谷搭建合作共建平台,依托AI技术为景区录制讲解词,完成郭家沟景区全景影像拍摄工作和宣传VR,让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人足不出户领略乡村发展新景象。
实践团发表论文1篇,撰写调研报告7篇,制作短视频2部,实践事迹被津云、中国农业信息网、今日高校网等多家媒体报道30余次,媒体阅读总量超过3万。(审稿:刘桂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