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新商科卓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月18日,《中国教育报》7版以“新商科卓越创新创业人才从这里起航”为题报道了“依商而建,因商而兴”,长期以来形成了“大商科”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商科”卓越创新创业人才。
原文如下:
新商科卓越创新创业人才从这里起航
————天津商业大学“双创”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天津商业大学“依商而建,因商而兴”,长期以来形成了“大商科”的学科专业体系。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学校主动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商学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从思想政治引领、“双师”队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学科规划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与“新商科”相融合、复合培养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商科”卓越创新创业人才。
近5年,学校孵化了千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其中43个项目注册公司,与机构达成投融资合作意向,建立“投资直通车”,7个项目获得天使投资或投资人的持续关注,6个项目估值超过1000万元,获得有效知识产权90余项。毕业生返乡就业或创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著增强,回归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逐年递增,他们或是深入甘肃、宁夏边远山区创新创业,或是报考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着“天商力量”。
“思创同行”:
思政要素齐聚“双创”
打造“331”大思政格局,构建“1+4+N”思政工作体系。学校突出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师学生两个主体、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强化队伍保证、机制保证、监督保证,落实十大育人体系,实施三主三保证一体化的“331”育人综合改革。坚持把立德树人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1+4+N”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培育品牌教师(团队)、品牌课程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思政教学名师(团队)、优质思政课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实施课程思政“133”工程,打造“思创融合”新名片。紧扣立德树人一个目标,实施好“做好‘勘探’‘发掘’,寻找好‘料’;做好‘冶炼’‘加工’,做到合理搭配;做好‘融入’‘贯通’,实现润物无声”3个步骤,把握好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关键在“教师”3个要素,将家国情怀、诚实守信、工匠精神、科学精神、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与案例融入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立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充分挖掘创新创业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思政与专创融合协同育人。
“师创同行”:
师资力量积聚“双创”
推动“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学校鼓励专任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赴政府部门或企业挂职锻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课程教学、参加学科竞赛、开展项目研究,提高自身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聘任知名学者、企业家、杰出校友、创业成功人士等校外兼职教师或导师,借助创意产业园区、应用创新园区、创业孵化园区,指导学生实习实践、问题研究、前沿技术攻关。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培养模式,培育“双师双能型”校内外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建设出一支专兼结合、交叉融通、一专多能,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层次化、多元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依托教育部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与探索”以及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养路线图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打造“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构建复合应用型教师培训体系。实施“天商青年英才百人支持计划”“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激励青年教师关注学科前沿领域,主动对接产业前沿阵地开展创新性研究,参与企业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领域改革,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岗前培训、社会实践、骨干教师研修、挂职锻炼等途径,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组织辅导员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培训,使其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和创业咨询师资格,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和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将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育人效果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与岗位聘任时业绩成果的认定范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
“资创同行”:
教学资源汇聚“双创”
增设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信息技术类、创新创业类和商学素养类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28门创新创业类、50余门商学素养类和30余门具有“新商科”特色的全校必修或选修课程,引入15门创新创业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4门慕课。借助线上共享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翻转课堂、雨课堂、双语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展课内仿真模拟、现场体验等实践教学活动,探索“教学内容源于企业、教学资源共同开发、教学成果服务企业”校企共建课程新模式,让学生适应“四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零距离感受社会、融入社会。
共享共建资源,搭建“三金三创”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研发“三金三创”教育平台,汇聚导师库、创新创业课程、商科特色课程、创新创业政策法规、实验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全校各学科和各专业的创新创业资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打牢良好的资源基础。通过平台的互动交流,激发金点子、培育金种子、打造金牌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新创业体验的重要教育载体。
拓展实践教学资源,以竞赛促“双创”。依托学校16个国家、省部级与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投入百万元经费承办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学生参加创意、创新、创业等各级各类学科或专业竞赛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生参加省部级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和相关赛事的积极性以及参赛人数、获奖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金夺银,并获首批国家“大创计划”重点支持领域项目。
发挥“新商科”优势,以模拟促“双创”。利用机器人训练、人机交互、3D打印等新技术开发相关的模拟演示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体验式教学。推进“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运营系统”的应用,让学生在逼真的商业环境下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学校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与美国英特尔公司、美的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公司合作共建8个实验室,与东软集团、得力集团、中软国际等企业合作建设了数十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协同创新,加强项目对接与需求牵引,开展“真题真做”实战演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培养。
注重创新创业体验,以项目促“双创”。根据学科特点构建覆盖全校、富有特色的国家、市级和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理工科类专业侧重创新成果的创业实践,经管类专业侧重创新理念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创业实践,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把篮球比分,篮球比分直播的开发项目、产业化课题引入校园,在实践中塑造学生的创业人格、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数量和学生参与人数屡创新高。重点打造的“天商微渡”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国家众创空间,入选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扶贫助困类”协同培育中心。近6年,“天商微渡”众创空间孵化了酷凌科技、锦琅科技等数百个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创业团队,每年都被评为“天津市A级(优秀)高校众创空间”。
“科创同行”:
学科专业共聚“双创”
立足商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管、经、工、法、文、理、艺等学科与商科的交叉融合,以“冷链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两个特色学科群为牵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市重点发展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强化科技攻关团队的创新能力,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扩大商科主干学科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引领卓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面向“四新”需求,深化融合发展。学校围绕天津市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对接天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需要,强化商工、商理等专业交叉融合,升级改造传统商科专业,建设发展如智能财务、金融大数据等的新商科专业或方向,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法学、艺术学等传统文科专业改造升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兴文科专业或方向。突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工科专业,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优化升级,提升卓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